血染的历史:印尼1965年屠杀50万华人
从1740年荷兰殖民当局制造的“红溪惨案”开始,印尼曾发生过许多起大规模的排斥、屠杀、迫害华侨华人的惨剧。如1945年11月的泗水惨案、1946年3月的万隆惨案、同年6月的文登惨案、8月山口洋惨案、9月的巴眼亚底惨案、1947年1月巨港惨案等。
1965年,苏哈托领导军队镇压了官方声称的“共产主义政变”,随后上台执政。拥有军权的苏哈托宣布印共为非法组织,同时展开“清共运动”,从1966年开始,总共持续了三年之久。所谓“清共”,其实就是屠杀。
930政变失败,苏哈托挥起屠华大刀
当时在任的总统苏加诺的政治倾向引起了军队内部如陆军参谋长雅尼,和国防长纳苏蒂安等一些亲美高级将领的不满。亲美将领们成立了“将领委员会”,在1965年9月21日的一次会议上还秘密组成新的内阁,策划1965年10月5日建军节时发动推翻总统的政变。
然而总统卫队长翁东中校抢先行动了。9月30日夜22时,7辆卡车装满身穿总统卫队服的武装士兵从哈林空军基地出发,次日凌晨到达雅加达,然后分赴7名陆军将军的寓所进行搜捕。结果,陆军参谋长雅尼中将、潘贾伊坦中将和哈约诺少将被打死,苏普拉普托少将、帕尔曼少将和苏多佐准将被绑架到了哈林空军基地,后来遭到杀害。只有纳苏蒂安将军一人翻墙逃匿。
纳苏蒂安躲在他的邻居的花园里,直到上午6时才拖着一个破碎的脚踝回到自己的房子。之后纳苏蒂安让他的副官带他到国防和安全部,因为他认为那里将是更安全的地方。他蜷缩在一辆车的地板上。然后纳苏蒂安送了条消息给在陆军战略后备司令部的苏哈托,告诉他他还活着并且很安全。
事前,翁东曾派人两次去见当时掌握强大的陆军战略预备队兵权的苏哈托将军,向他汇报情况。然而苏哈托一直按兵不动。10月1日上午,翁东发布全国公告,声称事件目的,是为保护苏加诺免受由中情局扶持的陆军将领控制。下午,苏哈托召开了参谋部会议,称翁东等人“发动政变,用暴力手段夺取国家政权。这些肯定是印尼共产党策划的”。会议决定由他统一指挥反击行动。
第二天苏哈托拒绝了苏加诺关于政治解决危机的要求,并迫使苏加诺任命他为负责恢复治安和公共秩序的部长和陆军司令。之后,陆军很快攻占了哈林空军基地。“9·30运动”以失败告终。
无差别大屠杀开始,印尼华人遭遇灭顶之灾
战乱平息后,手握重兵的苏哈托逼迫总统任命他为陆军司令,并在实际上架空苏加诺的权力。随即,苏加诺以“9·30”事件乃是印尼共暗中指使为由,对印尼共进行大规模的清洗,同时挑拨民族仇恨,对在印尼商界、政界发挥巨大作用的华人进行大屠杀。
据印尼官方在1975年公布的数据,截止到1966年4月,约有50万华人死于非命,但真实的数字恐怕远不止此。根据幸存者的陈述,很多华人聚居的地区被屠戮殆尽,场面惨不忍睹。
其间,印尼军方曾诬称有9名大雅族(印尼高山原住民)长老被华人所杀,挑拨大雅人对华人的仇视。报仇心切的大雅人,在许多华人住所前放置盛有鸡血或狗血的红色土碗。这就是大雅人复仇的记号,任何大雅人见到红碗,都有责任将屋里的人赶尽杀绝。
根据幸存者的陈述,至少有好几个地方发生“屠村”事件。“沟水都变成红色”,“大雅人杀华人,就像杀鸡杀鸭一样”。美国中央情报局曾把这段悲剧称为“20世纪最惨的集体谋杀”,具体罹难人数,迄今没有确切数据。据中情局后来的调查报告,截止1966年4月,大约有25万到50万人被杀,另有大量入狱者;据印尼官方在1975年公布的数据,则为45到50万左右。真实数字当远不止此。据美国驻印尼大使马歇尔·格林披露,当年的大屠杀,“并不区分谁是华人共党分子,谁是印尼公民”。
美国和澳大利亚或曾充当帮凶
资料显示,政变发生仅四天之后,美国当时驻印尼大使马歇尔·格林就表示希望军方能够利用1965年9月30日六名将军被杀的机会,指控印尼共产党阴谋夺权并控制印尼。
尽管格林并不确定印尼共产党是否参与了事件,但他于1965年10月5日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仍强调军队必须行动果敢:“不管是何背景……军队控制着局势,它拥有诸如报纸、电台、电视等重要的权力工具。它还掌握了六名高级将领被杀的原因;如果军队想利用这一点的话就可以加以利用。它已经开始这样做……除了共产党和他们的随从,穆斯林团体和其它人都站在军队一边……”“如果行动神速的话,军队现在具有击败印尼共产党的大好时机……被害将军尸体的发现,使上述汹汹势头达到了高峰。总而言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在10月15日另一份要求转呈美国情报机构的电文中,格林强调需要进一步进行反共宣传:“在所有媒体,通过不断重复的事实,将目前这场恐怖事件和悲剧同北京及其共产主义思想联系起来;将绑架并杀害高级将领的手法同北越在南越村庄中杀害村长的事件联系起来。”
两天后,美国助理国务卿邦迪在同澳大利亚外交代表团会见时一起讨论了印尼局势和军队应采取的战略。随后,在北苏门答腊省发生了大规模反共流血事件。当地一个同军队有联系的穆斯林青年组织四处搜寻并屠杀共产党青年组织的领导人,他们还开始在棉兰和其它北苏门答腊城市袭击华人中的共产党人,大批华人遭到殴打,房屋、商店被烧。在亚齐省,穆斯林狂热分子几乎袭击了当地所有的共产党人,一些亚齐暴徒甚至将人杀死后,将他们的头颅割下,挂在道路两旁的柱子上。
印尼排华的历史原因
排华的主体是谁呢?“Pribumi”也就是“原住民”、“土著”,是印尼排华的主体。这一群体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压迫最为残酷;但在印尼独立之后,却转而成为敌视华人最激烈,对待华人最残忍的群体。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荷兰殖民者采取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的统治方式,埋下隐患。间接统治是殖民者选出有影响力的上层华人,赋予一定的内部管理权力。这种制度下,殖民者将部分税收给华人承包,借此将当地人对高额税收的反感情绪转嫁了华人身上。分而治之是对华人实行的“通行证制度”和“居留区制度”,都是为了限制华人在印尼的行动,尤其是商业行动,以防止华人经济力量过大。这种统治方式使得华人与印尼原住民长期处于被隔绝甚至受挑拨的状态,为日后的排华埋下隐患。
第二,华人迁居印尼之初就是为了经商贸易,经济实力明显优于当地人。当地人生活日渐贫困,仇富心态下,排华情绪一触即发。因此印尼当局一有机会,甚至制造机会掀起排华事件。挑拨当地人排华,已经成为印尼当局转移国内矛盾的一种惯用手段。
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 : 一两拨千金
微信搜索关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