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见死不救,爱尔兰大饥荒饿死近百万人
我们都知道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但是如果你走在北爱尔兰街上,提起“英国人”,十有八九要被鄙视,因为爱尔兰人从来不认为他们是“英国人”,甚至还无比的憎恶英国人,当中的历史缘由很复杂,不过1845年至1850年间的“爱尔兰大饥荒”绝对是所有爱尔兰人都无法忘怀的过去!
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过程
爱尔兰人是古代凯尔特人的后裔,世代居住在爱尔兰岛上。5世纪的时候,随着罗马天主教的传入,爱尔兰人逐渐信仰了天主教。8世纪末,爱尔兰岛上出现了统一的文明和法律,但政治上还没有出现统一的国家。12世纪末,英王亨利二世利用爱尔兰的分裂局面,率军在爱尔兰岛登陆,用武力迫使各诸侯前来宣誓效忠,开始了对爱尔兰的征服。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加强了对爱尔兰的控制,着手在岛上建立法律和政治秩序。
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入主英国,随即有计划地在爱尔兰进行殖民活动。在政府的鼓动下,大批信奉新教的苏格兰和英格兰移民来到了北部的厄尔斯特省。爱尔兰人的大片土地被侵占,天主教徒大多被赶到荒凉的西部,一小部分留下来的也几乎沦为佃农。
通过近10年的殖民活动,英国终于在厄尔斯特地区成功地建立了一块新教殖民地,该地区的新教徒移民已超过了本地的天主教徒,由此埋下了冲突的种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克伦威尔发动了对爱尔兰的殖民战争。大批天主教徒遭屠杀,土地也被英国移民所瓜分。到17世纪末,爱尔兰岛已完全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
土豆崛起,农作物品类单一,爱尔兰人民承担极大风险
爱尔兰在17世纪中叶就在全岛普及了马铃薯。在爱尔兰,每英亩可以产出六吨左右的土豆,而燕麦等谷物则不到一吨。土豆比起其他农作物更易生长,收成明显也高多了,即使其他农作物歉收,土豆仍有收成。这对于长期受英格兰压迫的爱尔兰农民来说无疑是福音。正因为马铃薯的高产,爱尔兰人口出现爆炸性增长——1760年150万人,1841年攀升至810万人。
同时,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爱尔兰成为英国人的“牧场岛”。为满足英国国内的牛肉需求,大片土地被划为牧场受英国地主控制,爱尔兰人只有小片土地谋生。所以,在这一小片既要养活人又要养活牲畜的土地上,高产的马铃薯是不二选择。
150多万农业工人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养家糊口,300万小耕种者主要都靠马铃薯维持生计,而有产阶级对马铃薯的消费也要比英国多得多。当歉收时,当然也是那些农村的穷人们承担的风险最大。
晚疫病菌肆虐,土豆失收,大饥荒饿死上百万爱尔兰人
1845年收到真菌灾害的收成是10月-11月,国家东部较为富庶的地区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从那里,病害向西部蔓延。整株整株的幼苗还没等到收获就腐烂了,家家户户一年的储备丧失殆尽。1846年夏,马铃薯的匮乏超过了最悲观的预测。300万人到400万人因现代欧洲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收成被摧毁而遭受死亡的威胁。
1847年夏天,人们收获到了无病害的马铃薯。许多观察家总结道,饥荒结束了,爱尔兰应该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兴。但是,由于植株不多,收成仍然少得可怜。实际上,岛上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季节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苏,饥饿和疾病依然肆虐。
1848年,霜霉病的再次袭击彻底抹杀了人们的幻想。更为残酷的是,霜霉病集中发生在那些已经没有能力经受第四次饥荒的地区。如果说那些不很贫困的地区的状况有了少许改善,西部和南部却经历了一次与1847年这一“黑暗之年”同样深重的灾难。1849年和1850年,疾病再度来袭,使得一些地区奄奄一息。
在“黑色的1847年”(The Black Forty-Seven),爱尔兰科克郡地方官员尼古拉斯·康明斯(Nicolas Cummins)有这样一段描述:“我走进了一间农家小屋,其场景令我瞠目结舌。6个因饥饿而骨瘦如柴、形同鬼魅的人躺在小屋角落的一堆脏稻草上。我以为他们已经死了,但当我靠近他们时,耳畔却传来了一声声低吟。这些‘人’还活着……”
英国政府救助不力,并阻止其他救助力量
在1845年,英国政府就收到了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枯萎的消息,却没有任何作为。虽然饥荒时期美洲向英国出口粮食常以爱尔兰为中转站,但爱尔兰的饥民却没有因此获得任何好处。运粮船在都柏林港口休整后马上开往英国本土,基本没有将一袋粮食发给饥饿的爱尔兰人。
据土耳其《今日时报》2012年1月报道,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默西德宣布他将向爱尔兰饥民捐资1万英镑。不过,维多利亚女王要求苏丹捐资1000英镑即可,因为女王本人不过捐资2000英镑。于是苏丹在捐资1000英镑之后,又“悄悄”将三船粮食运到爱尔兰,援助饥民。此外,1847年,美国印第安乔克托部族也筹集了710美元善款捐助给爱尔兰饥民。
在饥荒最严重的几年间,爱尔兰仍然向英国本土出口粮食。而且整个饥荒期间爱尔兰都是粮食净出口。这种趁火打劫、釜底抽薪不顾爱尔兰人民死活毫无人性的做法,使得这场自然灾害迅速演变成人祸。而1782年至1783年的饥荒,当时的爱尔兰政府把港口封闭,全部粮食价格大降,以自救。
被迫移民,与英国仇恨难消
由于饥荒,大量爱尔兰人开始移民,他们奔向世界各地,最主要的去处是美国。在这个“新世界”,爱尔兰人希望得到上帝眷顾。1845年以后的十年间,大约有二百万人移民美国,约占爱尔兰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饥荒促成了爱尔兰民族的觉醒和独立,同样在大洋彼岸,爱尔兰人形成自己的文化符号,在多元的美国社会站稳脚跟。
大饥荒使得英国与爱尔兰决裂,在爱尔兰人的民族记忆中,被地主无情赶走,在移民过程中被人嘲弄,“全拜英国人所赐”,共和军、英爱战争、北爱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英国在此之后遭遇的种种的困境,和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着莫大的关联......
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 : 一两拨千金
微信搜索关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