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胆小慎入)4000年前的洪水浩劫,除了大禹,我们还应该记住这位母亲!
距今4000年,华夏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惊天的洪水浩劫,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和滚滚洪水的较量,在这些前仆后继的人当中,我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大禹。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史记·夏本纪》:“予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不过除了大禹之外,在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一位母亲右手支撑身体,左手紧紧地抱着怀里的婴儿,在洪水的漩涡中永远的定格。
惊天洪水,母爱定格
这里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小盆地,东边是寺沟峡,西边是积石峡,北边是滚滚的黄河。盆地的南部,坐落着一个古老的大型原始聚落。聚落西高东低,黄土高原的风从高处吹下,昏黄的天空,空气中弥漫着不详的气氛。聚落的东南部,有一个方形的祭坛。
热闹的祭祀活动刚刚结束,村民们陆陆续续回到家中,祭坛上还摆放着肉食、面条、大型的石器、玉器等祭祀用品,以及……刚杀死不久的半岁婴儿,这是人祭。
许是这血腥的场面刺激到了冥冥中的什么,似镜头晃动一般,祭坛上摆放的祭品抖动了一下,村民们的噩梦转眼间就来了!仿佛天地倾覆一般,大地剧烈地颤抖了起来,村民们奔走呼号,匆忙地躲入窑洞式的家里。
巨大的裂缝如翻滚的地龙一路延伸,聚落东北部的房屋中,陶器的碎裂声、跌倒声、孩子的哭声混在一起,山洪的隆隆声不断逼近。一个女人蜷缩在墙角,右手撑地,左手紧紧抱着年幼的孩子,如末日般的恐怖景象让她颤抖不已。房子在摇晃中坍塌下来,巨大的泥块在孩子惊惧的瞳孔中不断放大、放大……
这是与死神相搏的最后状态,见证了人之本能,闪烁着人性光辉,是人类在面临天灾考验时的答卷,先人们的成绩不错,只是那时的他们太弱了,只能以群体生命的共同消失为代价。
东方庞贝,末日灾难
时光如梭,转眼间,沧海桑田,当这份伟大的母爱终于重见天日,已经是4000年以后的岁月,而被发现的地方就是被称为“东方庞贝”的喇家遗址。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群众反映在青海民和县的喇家村附近,人们耕地时经常会挖出来一些陶片和石块,甚至是一些玉器。于是,考古专家们觉得此事重大,便组成了一支小组赶赴喇家村进行实地考察,并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还挖出来一些清晰可辨的房屋遗迹……
1999年末,考古专家们陆续对喇家遗址,展开了深入的清理和发掘,确定其年代距今约4000多年,而且还是一处超大型的史前聚落,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己发掘3座,地面、四壁用白灰抹平,圆形灶坑,房内有2~14人,还出土了陶、石、玉器成品及半成品、玉料等。
发掘出非自然性、突发灾难事件而死亡的群体人骨遗骸,揭示出前所未有的齐家文化时期的灾难遗址,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以目前挖掘的4号房址为例,房址内发现了14具骨骼,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0具,年龄最小的仅2岁;28——45岁的4具,以少年儿童为主。
由于死亡之时突遇无法抗拒的灾难,这些遗骸表现了一刹那间的状态,他们姿态各异,有的曲肢侧卧,有的匍匐于地,有的上肢牵连,有的跪踞在地,其中母亲怀抱幼儿,跪在地面,相互偎依,在灾难突然降临时表现的无助以及乞求上苍救助的神态令人动容。据考古学家认为:引起喇家遗址灾难的是一场地震,而摧毁聚落的是随后而来的山洪和黄河大洪水。
遥想当时,青藏高原黄河上游发生的这场天地重组,惊天动地的一震,随之堰塞湖形成和决口,黄河水迅积和泛滥,泥石涌动,山崩地裂,房倒屋塌,草木皆灰,山河轰鸣的巨响与人们呐喊哭泣的微息,大地母亲的壮阔与人类微弱无助的抗挣,含混在一起,经历无法想象又何其壮烈的恐慌,拼搏再挣扎,爬起又倒下,最终烟消尘落,归于沉寂,融为一体。
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 : 一两拨千金
微信搜索关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