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的原型竟然是烧瓦覆盖屋顶的故事?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女娲是上古的创世女神。她有两个重要的功迹:一是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二是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淮南子·览冥训》是这样描叙女娲补天经过的: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至于为什么会天崩?
《论衡·谈天篇》是这么说的:"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 原来是水神共工想称帝,他和火神祝融(颛顼帝之孙)进行一场激烈的打斗,支撑天地的立柱不周山崩塌,天河之水泄下导致生灵涂炭。
不过神话毕竟只是神话,关于女娲补天的真实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对此,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
假说1:女娲补天不过只是描述有娲氏烧瓦覆盖屋顶的故事
女娲氏时代是陶器发明并被广泛使用的时代。陶器的发明源于房屋建造中的涂泥技术,首先被用来防止透风,以后又逐渐发现涂泥还具有防火防漏等重要作用。
在大量使用葫芦的伏羲时代同期,先民们把这一技术应用到葫芦上,在葫芦底部涂泥防漏并防止葫芦被火烧毁,以便烧煮食物,结果泥层被烧结成坚硬如石的陶质,而发明了陶器。
进一步先民还会发现,经过烧制的陶器完全不会漏水。屋顶漏雨时,聪明因此想到用破碎的陶片盖住屋顶破损处,并由此得到启发,烧制专门用来覆盖屋顶的陶片,以彻底解决屋顶漏雨问题,从而发明了瓦。
瓦坚硬如石,不同土质烧制的瓦颜色各有不同,可以称之为“五色石”;屋顶漏雨是因为屋顶有缺陷,有裂缝,浓云密布时阴暗如先民居住的简陋房屋的草顶,先民可能因此认为,天上雨水也是从云盖缝隙中漏下。
因此,当阴雨连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时,先民会设想像用瓦覆盖屋顶那样,炼五色石以补破漏的苍天。这样的事业非人力所能及,只有神人才能做到,这个神人自然就是女娲,神话就这样诞生了。
假说2:先民对自然灾害的无知和恐惧
在《淮南子览·览冥训》这则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女娲所断杀的巨鳌和黑龙,其实都是被华夏认定为兴风作浪、为害人民的水怪。女娲断鳌足和杀黑龙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水怪以平息水灾。所以说,她的目的就是为了平息水灾和治理水患。
考古学已有明确的证据,女娲神和女娲补天的神话的遗迹活跃存在于山西、河北一带。这些遗迹的地理分布位置恰恰位于提出的撞击区的南部和西部附近,而且这次撞击对应了古气候学家的研究结果——距现代4800至4200年间的降温事件,正是陨石雨的撞击引发了这次降温事件。白洋淀地区为什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留下了一个古文化的空缺区,合理的解释是这里发生了巨大的灾害。
实际上有关中华文明夏、商、周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依据历史文献《春秋》和《左传》等编绘的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的形势图圈出的古文化空缺区,与使用前述历史地貌方法划出的撞击区完全重合。
这显然不是偶然的,这一地区主要是白洋淀流域和向西北和东南延长的范围。说明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发大大晚于周边地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巨大的灾害造成的地理环境恶化。甚至更有可能是先民心理的创伤和由此造成的禁忌等等。
这次灾害就是陨星雨撞击事件。巨大的撞击灾害来临后,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和外迁,使当地繁盛的古文化从此中断。灾害过后的若干年,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这一灾害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便诞生了。
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 : 一两拨千金
微信搜索关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