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条英机,一个本应千刀万剐的日本战犯
日本这个总面积不过3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自古以来,时不时的来挑衅下中国老大哥,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惨败而归,甚至沦为附庸。
但是在近代史的侵华战争中,它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其中以南京大暑杀最令人发指!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场战争中,臭名昭著的侵华日军甲级战犯——东条英机!
恶魔的降生
1884年7月30日,陆军中尉东条英教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按照当时人的迷信,给孩子取名时,如果按照日文中前训后音的读法就会比较吉利,可保孩子一生平安。
东条英教再也经不起动荡了,大儿子和二儿子相继夭折,这个老三其实就是家里的老大了。如果真的死了,或许是件好事!
宁信其有,东条英教给这个儿子取名“东条英机”,不过,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这儿子和老爸都是一个“英”子辈的,好象是哥俩一般。
变态的家庭教出变态的孩子
东条英机自幼是一个不喜欢读书而又顽皮捣蛋爱打架的小子。因其顽劣性格和不断的惹是生非,他的母亲被叫到学校的次数真的是数不清。少年东条英机连累父母在学校里受了憋屈,回到家父母就把受的气加倍还给他。
东条家战火不断,有的时候是“女子单打”,有的时候是“男子单打”,有的时候是“男女混合双打”,反正每一次打架以后,都以东条英机的屁股付出沉重的代价为“暂停键”。
一天早上,东条英教嘱咐儿子东条英机拔掉院子里面的草。可是,英机这小子只顾贪玩了,混到快要点灯时才饿着肚子回家。父亲根本不听任何解释,自然又是对他一顿胖揍,并喝令他一个小时之内必须把草拔完,否则不准吃饭。父亲严格的管教,苛重的体罚,对少年东条英机影响深远。
少年时期深受军国主义的荼毒
1902年9月,19岁的东条英机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学习。由于当时正值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野心。东条英机在学习期间,就感受到日本国内对侵略中国得逞的“狂喜”。
日俄战争爆发前后,日本国内更是举国动员,日本政府积极加紧扩军备战,军界则猖狂叫嚣,对俄“复仇”,准备与沙俄大战一场。培养军官的各级军事学校,为侵略战争服务,相应地实施“战时教育方针”,一面缩短了学制并加紧教育和训练,一面极力向学员灌输军国主义侵略思想。
恶魔上位
作为精英分子的一部分,东条进入了陆军省实习,接着外放任日本驻德国大使馆武官,回国后东条英机又先后当过陆军大学的教官、陆军省军务局参谋等职,在军队中秘密发展横向联络。
1929年8月任步兵第1联队联队长。
1931年8月任参谋本部整备局动员课大佐课长,“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各政党对军部所持放任态度不满,东条英机马上对政党发表的不利于军部的言行进行了“调查”,指控这是“挑拨军民关系”。
1933年3月,东条英机被任命为陆军少将,同年11月任军事调查部部长。
1934年3月,东条英机在军事调查部长的位置只坐了四个月,便被调到陆军士官学校,随后又先后任职于步兵第24旅团和第12师团司令部。
1935年9月,陆军部人事局长后宫淳,东条英机在陆军幼年学校时代的校友力荐东条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而东条英机正是以此为跳板开始了他向日本法西斯最高权力中心的冲击。
1938年(昭和13年)5月26日,军部电令东条英机中将自中国东北飞回东京羽田机场。5月30日正式任命东条英机担任陆军次官。
1938年11月28日上午9时30分召开的“陆军管理事业主恳谈会”上,东条英机发表了据称当时是极具所谓爆炸性的演说。
东条英机认为,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与德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苏军事同盟,就必须以实际行动对苏进行武力恫吓,迫使苏联放弃对中国抗日力量的支持。中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地域接触面广,苏联可通过蒙古就近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斗争。为此,东条英机决定,在中国东北的西部中蒙边境制造诺蒙坎事件,发起了对苏联的更大规模的一次武装挑衅。
步步侵华
1937年,日本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8月19日,东条英机在张北设立了混成旅团司令部,便于临近指挥。东条英机采取惯用的“闪电战术”,沿平绥线依次进攻南口、居庸关、怀来和张家口等军事要地。由于中国国民党军队抵抗决心不足、守备虚弱。日军凭恃机械化武器装备疯狂进攻,中国国民党军队不得不节节退却。
938年11月28日上午9点30分,在军人会馆召开的“陆军管理事业主恳谈会”上他大放厥词,宣称日本要“对苏、中两国同时作战,同时也准备同英、美、法开战”。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日本国内巨大震动。压力之下,这个上任刚刚半年的陆军次官只好灰溜溜地下了台,改任航空总监去了。
野心膨胀,继续鼓吹大东亚共荣圈
东条英机的野心并未因此而有半点收敛。1939年5月,诺门坎战役爆发,又见东条英机上蹿下跳。
1940年7月17日,经历了平沼骐一郎、阿部信行、米内光政几任走马灯似的内阁更迭之后,近卫文麿再次出山组阁。在近卫的这次组阁中,强硬派军国主义分子东条英机被起用为陆相。
1941年初,东条英机以陆相身份签发了《战阵训》,鼓吹全军和全体“皇国臣民”应向天皇效忠,每个人都要有“献身奉公”的精神,以实现“大东亚新秩序”。
7月2日,东条英机参加御前会议,在其鼓动之下,最终商讨确定了《适应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纲要》,准备为“南进”不惜与英美开战。
近卫文麿这个贵族临阵退缩,于1941年10月16日宣布内阁总辞职。近卫内阁总辞职的第二天,经重臣会议提名东条组阁获得通过。
1941年11月17日下午,天皇召见东条英机,晋升其为大将,诰命他以现役军官身份担任首相出面组阁,并身兼陆相。
1941年11月18日,东条内阁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发动战争的集权“内阁”,东条英机一人身兼陆相、内相,以后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军需相等职,集各种大权于一身。在就职声明中,这个战争狂人叫嚣“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是帝国之国策,要在“皇威之下,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
霸道独裁,不得民心
为了钳制人民思想,东条英机实行了恐怖的宪兵政治,1943年在军事参议官任上的西尾寿造去关西视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随口说了句:“这个事情我不知道,你去问那个每天早上翻垃圾箱的家伙吧。”
他知道,这实际上说的就是东条英机。因为东条的爱好之一便是去检查垃圾箱里的垃圾,看看有没有人吃大鱼大肉,在国家困难的时候奢侈浪费。
这可触怒了东条,立马下令把前辈西尾大将编入了预备役。这种肆意镇压、独裁使他的政治名声日益败坏。他的亲信被人冠以三奸四愚称号。
战争急转直下,东条英机穷途末路
美国加强了潜艇战,日本舰船的损失不断增加。在北面,由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的美军于1943年8月消灭了阿留申群岛上的全部日军;在南面,美军先后攻占了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在太平洋中部,美军先后攻占了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
在中国战场,抗日军民的力量不断巩固和壮大,人民的武装越战越强,他们抗击着2/3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0%以上的伪军,他们继续粉碎日军“扫荡”,并开始了局部的反攻,使解放区逐渐恢复和扩大。
一系列战败导致不断有人盼着东条自杀,而且也有人想暗杀东条。海军中将高木等人就想用机枪伏击东条;陆军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一个刚从中国调回大本营的津野田少佐,东亚联盟东京分会会长牛岛达熊一起,密谋在祝田附近皇宫前广场趁东条的汽车拐弯放慢速度时向他扔一枚特制的氢氰酸炸弹。
7月18日,失去了天皇信任的的东条英机召开了最后一次内阁会议后,向木户幸一大臣递交了首相辞职书。同日,他辞去参谋总长之职(梅津美治郎大将同日接任),并陆续辞去陆军大臣、内务大臣、军需大臣之职,转入预备役。22日,他向全国正式宣布辞去首相的职务。
自杀未遂
1945年9月11日,被美英等国列入日本头号战犯,被排在第一批甲级战犯通缉名单最上面中的东条英机看到院子外面的盟军警察进入住所,便用当年希特勒赠送给他的瓦尔特自动手枪向心脏开枪(几天前,东条英机曾让自己的私人医生用炭笔在自己胸口的心脏部位画了一个酒杯大小的圆圈),但由于是左撇子且心脏畸形的原因,子弹打偏了,洞穿了肺部。
美国大兵冲入室内时,东条已经濒临死亡,输血救活了东条后,东条说自己朝心脏开枪自杀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清楚自己的脸,从而知道他已经死了”。
对他这种自杀未遂事件,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论是“只是已经失去了信用,被抛弃了的家伙的最后耻辱”而已。三个月后,伤愈出院的东条被直接送入了日本东京巢鸭监狱。
末日审判:怯懦、畏死的小人
1946年11月9日A级战犯前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东京法庭的一个房间内,埋头阅读有关其战争罪行的起诉书。
战争期间,东条气焰嚣张,但是在接受审判的过程中,东条却较其他的战犯表现得怯懦、畏死。
1946~1948年受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在狱中,其他甲级战犯都不和他说话,东条只能一个人专心写自己的口供和辩护词。
在法庭上,在全部的55项罪行中,东条是最多的,占了54条之多,当数首恶。1948年11月12日,东条英机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犯有发动战争,侵略别国等罪行判处死刑;1948年12月23日被执行绞刑。
东条英机绞刑前都未认罪。日本军国主义毒瘤没有根本清除,至今日有死灰复燃之势。在慰安妇问题、劳工问题以及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都违背了客观史实。
前《朝日新闻》记者高宫太平做出的一个犀利的点评颇值玩味:“不了解东条英机性格的人,看表面会以为他是个恶徒。其实他连进入恶徒一伙的资格都没有。他是个极其认真又小心翼翼的人。本来也没有担任战时首相的能力。但是只要看看东条从陆军大臣成为首相的过程,就会发现他心狠手辣,这种权力欲极强的人一旦获得权力就算被解职都不会放手。”
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 : 一两拨千金
微信搜索关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